襄阳职业技学院校长李菲提出了“适合的教育”,全校运用“发现你的闪光点”“成长日签”等各种方式方法,让学生充分学起来,亮起来。 他认为,适合的教育,要学有所教,要因材施教,要长善救失,要开放包容。学校和老师应当优化资源配置、在思想、品德、行为、心理、技能等方面进行分层分类教学,促使进入职院的学生主动求学、个性发展、人人成材,打好“双创”的基础。 在基础打牢的基础上,同步实行“融合教育”,打造高质量的职业教育。 一要融入国家战略,做强发展热量。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提出,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供应现代化。职业教育、双创教育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变革,紧跟国家战略进步,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职业教育内容和方法,面向产业链高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促进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、教育链的有机衔接。 二要融入区域发展,把握关键变量。战略新兴产业、农业十大产业链等省级战略呼唤职业教育转舵定向,拔锚起航。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并融入湖北经济建设新征程,积极对接智能制造、数字经济、生命健康、乡村振兴等新领域,通过校校、校企、校地资源共建共享,组团式、融合式培养,以提供各产业链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。 三要融合企业需要,扩大服务容量。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。襄阳职院近几年来,建设了10多个职教融合平台和“政产学研用”探索点,以激发学生“双创”动能,为企业量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 四是融入人民期待,做优幸福增量。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提出了由“有学上”到“上好学”、由“能就业、能创业”到“高质量就业、创业”的新要求。襄阳职院近年来探索打破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、高职院校与硕士教育之间的藩篱,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纵向衔接、横向融通的发展格局,2020届、2021届毕业生共有1722人顺利经过考试,升入本科院校,升本率在14.6%以上;另外有20多名学生进入硕士、博士培养阶段,已有1000多名学生自主创业当老总。 在大学生“双创”能力培养的实操层面,实行“一纳入四融合”。首先,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; 其次,进行“四融合”: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,创新创业平台与专业实训平台融合,创新创业师资和专业师资融合,创新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。 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,整合、挖掘和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资源,面向了全体学生,覆盖了所有专业,“平台、项目、队伍”相互支撑,学校、院(部)、专业三级联动,推进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、系统化开展,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、创业能力,收到良好效果,该模式也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襄职模式:一条路径的合力冲刺 在理论形成共识、决策形成合力之后,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大学生“双创”提升能力搭建了“一条路径”:意识唤醒、平台晒梦、苗圃孵化、园区起航、示范引领,形成五步接续孵化成长链。 一是意识唤醒:新生进校伊始,即组织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和“创训一体”实践,高分贝唤醒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,引导大学生步入创业殿堂。 二是平台晒梦:选派创业导师,指导学生开发创新创业项目并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“晾晒”,学校择优纳入重点支持培育计划。2019、2020年,共储备优质项目1626项。 三是苗圃孵化:对接区域支柱产业,搭建孵化平台,组建“一对一”指导团队,帮助大学生组团开展项目运营,成功培育大学生创客340余名。 四是园区起航:组建高效运营团队,“专业化服务、市场化运作”,帮助大学生初创企业快速步入丰翼期。每年重点扶持50个优秀项目“拎包入驻”学校科创园,累计入孵大学生创业企业258家,成功孵化85家。
襄阳职院成为全省最亮突破的奥秘(2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襄阳职业技学院校长李菲提出了“适合的教育”,全校运用“发现你的闪光点”“成长日签”等各种方式方法,让学生充分学起来,亮起来。 他认为,适

图为襄阳职院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开办的“襄阳市大学科技园” 钟炜摄
文章来源:《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xyzyjsxyxb.cn/zonghexinwen/2021/1024/1229.html